新闻|知刑博士生学术沙龙第3期顺利举行
1
Academic Salon
知刑博士生学术沙龙第3期顺利举行
2023年4月27日中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知刑博士生学术沙龙第3期顺利举行。202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何沛锡开展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时延安教授与李立众副教授出席沙龙。由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王冰鑫同学担任主持人。
02
主题汇报
何沛锡同学的主讲题目为《重述法益的解释功能——从法益解释与目的解释的关系谈起》,评议人为余昌安、郑力凡。
何沛锡同学认为,受方法论法益概念的影响,我国刑法理论将法益的解释功能等同于目的解释所发挥的功能,但是这种理解方法使得法益概念完全丧失了独立的理论品格。对于法益解释功能的审视不应当以规范目的为出发点,而应当以实质的法益概念为出发点。
03
自由讨论与点评
针对报告内容,2021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余昌安同学认为,文章的选题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余昌安同学建议加强第四章、第五章内容的论证,以避免行文“头重脚轻”的问题。同时,余昌安同学指出文章部分结论较为武断,无法充分回应质疑,应进一步加强论证。
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郑力凡同学首先对论文的选题表示了肯定,并从宏观上澄清目前法益理论中存在的实质与形式等几组对立概念;其次,郑力凡同学结合文中提到的有关学者的观点,就法益与规范保护目的之关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针对法益理论中自由主义滥觞之现状,其指出当下存在以个人主义等同于自由主义的误区,并基于此对集体(超个人)法益的独立价值及其功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在自由讨论环节,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范洁同学建议,文章可以结合具体罪名展开论述,也可以引用具体案件进行论证。此外,文章应该进一步厘清法益、规范目的与行为对象等概念。2022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张嘉轩同学认为,报告人对于实质法益概念的解释论功能作出了有益探索,建议在文中融入更多解释论上的实例、增强论证的有力性。
在老师点评环节,李立众副教授指出,作者在阐述文章写作意义时,应着重强调新方案较传统解释方案在问题解决方面的突破。此外,规范目的和法益难以彻底区分,将二者彻底区分可能只具有语言学上的意义。时延安教授认为,文章应进一步明晰“规范目的”的内涵及其边界。另外,应特别注重基础理论的实践意义,作者可以多引用案例,使文章更“接地气”。
往期推荐:
编辑:董晓瑾
审校:马振华